您现在的位置: 武进嘉泽初级中学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 教科课题 >> 正文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优化的研究

作者:wjjzcz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24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按部就班,按照教材编排的体例,一课接一课的往下上,一课一课的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语言赏析、写作特点、文体知识等多方面去解剖文本,课堂上把无数个问题扔下去给同学思考,这样,咋一看,每篇文章都讲得很细,学生课堂上看起来也很紧张、很忙碌,好像不这样,就对不住学生,生怕少讲一处,漏了某个知识点,学生就要损失多少似的。

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完全跟着老师走,自己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与思考,对文本肢解过碎导致对文本内容缺少整体性解读,更缺少个体性解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必须以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老师支离破碎地肢解文章时,文章也就缺少了生命,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况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状况也是十分复杂。这就更加重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差异的。因为是“学生”,所以大多数自觉性都不可能像老师想像的那么好,每一堂课从字、词、句、篇、修角度入手时,大多数学生觉得没有兴趣,文本的人文性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2.因为学生思维反应快慢情况不一,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认知起点有差异,教师就难以把握课堂教学统一点。当一个个问题接二连三地扔向学生时,很多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文本及充分思考时间之内,其实是难以招架的。比如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往往忽略课文的感知阶段,学生课文还没来得及读完一遍,作者写了点什么还没有弄清楚,教师就急着让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品味表达的技巧和语言的特色等等。因此,课堂上总是只见少数几名反映较快的学生闹闹嚷嚷,一部分学生因追不上教学思路而惶惑不安,极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而袖手旁观。课堂不是博弈场,以大多数人的失败和被遗弃来换取少数人的成功,不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意。

3.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实施教学,是按照自己设置的问题入手,所以教学往往都是教师提问在先,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一过程看上去十分完美,其实却是一个不完整的和残缺的阅读过程,它缺少了问题的产生过程。其最理想的结果,也只能培养出一些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却少有“提出问题”、“质疑文本”的学生出现。因而,多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能手,而少有能够自觉学习、独立钻研的学生。从终端成才情况来看,我国业已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国”、“仿造大国”,却少有发明与创造,少有自己的专利与品牌。这同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重于预设的指引与知识的传授,缺少自主的发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自然有不可开脱的责任。

4.当前教学模式极容易陷入一种“唯本是教”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新理念极难真正得到落实。

   5.在武进区范围内开展的“专题组课”课题研究的成功结题,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推进这一课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概念界定:

本课题定名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主问题设计的研究 ”。其涵义是:根据具体的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及所教文本在单元、学期、年级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文本内容及特点,找到文本教学的切入口,设置一个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理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长期以来被无数的教育专家研究验证的科学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理论、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创建了“发现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取得的研究成果“生本教育理论”,也同样强调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主张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减少干扰,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里的学生应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更不是少数学生,所以,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应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条件与机会,给每一名学生都有学业发展的权利。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建构主义理论还指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3.“多读书”的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明天的学习型社会培养“读书人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达此目的,“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长期以来每课必一项一项知识点的突破、繁琐追问的教学,凭着教师理想化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改变“语文教学事实上脱离学生主体实际的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的‘少数化’课堂教学的状况,改变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忽略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残缺现象”,探索一个“以文定教,一课只解决一个主问题的一课一得”的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阅读系统。具体有以下四点:

1.改变阅读教学“满堂问”的状况;

2.优化提问设计,尝试“一课一个主问题”;

3.研究出一批精品的课例;

(四)研究内容

1. “以文定教”中教学目标的定位;

2.  主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目的性;

3.  各类文本的主问题设置技巧;

4.  主问题设置的连续性、系统性;

5.  运用多媒体设计主问题;

 

 

(五)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尝试、探索,寻找、建构、定型“以文定教,一课一个主问题”的语文教学模式,总结提炼经验。

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寻求“以文定教,一课一个主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组织

在本校范围内挑选一批对本课题研究有兴趣、有热情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建立课题组。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  研究策划与方案制定阶段。

制定课题方案  在本校范围内以个人意愿与热情为基础确定研究成员,组建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2020年7月—2022年7月 研究实施阶段。研究内容:

1. “以文定教”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起点的把握问题;

2.  主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及技巧;

3.  各类文本的主问题设置技巧;

4.  一课一得主问题设置在全初中阶段的连续性、系统性;

第三阶段:2022年8月—2023年12月   课题总结阶段

    三.研究过程管理

1.每学期举行五次课例以上研讨;

2.每周定期举行课题研究心得交流;

3.每月交一篇相关文章读书笔记;

4.每名参与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交两篇研究课例(课堂实录),及一篇研究体会文章(或论文)。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成果总结报告;  

2.有关研究论文;

    3.此模式下的课例样本;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一、细化课题组成员管理,经常督促组员完成相应任务。

二、提出具体可行计划,与组员一起商讨计划的实施,必要时作出修改。

三、利用教研组相应工作平台,如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学期公开课时间,争取全体语文教师的参与。

四、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如图书馆、龙源期刊、学校网络、教室白板等现有资源,取得理论学习、信息技术等各方面软硬件的支持。

五、争取学校层面上的行政支持,激发成员课研积极性。

六、必要时寻求区教师发展中心在理论指导上支持,使课题研究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





【字体: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